6.3 C
Munich
Tuesday, May 6,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TAG

百合

“秋老虎”时期易乏力,建议多吃3汤3菜,解秋乏,滋阴润燥好过秋

导读:“立了秋,把扇丢”,可这话在“秋老虎”面前,似乎就不太灵验了。每到这个时节,虽然名义上入了秋,但天气依旧炎热,甚至带着几分干燥,让人精神不振,乏力困倦。这时候,咱们就得来点“内外兼修”的调养法,从饮食上着手,既能解秋乏,又能滋阴润燥,让身体舒舒服服地过秋天。今天,就给大家推荐“3汤3菜”,简单易做,效果显著,让我们一起把“秋老虎”驯服得服服帖帖。 一、三碗润燥解乏汤,暖身更暖心 1. 银耳百合莲子汤:滋阴润肺,安神除烦 “银耳赛燕窝”,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银耳性平味甘,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莲子则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三者合炖,一碗下肚,不仅润肺去燥,还能让你晚上睡得更香甜,醒来精神满满。 做法小贴士: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与百合、莲子一同入锅,小火慢炖至银耳软糯,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2. 莲藕排骨汤:健脾开胃,益气补血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藕与排骨的搭配,简直是秋季餐桌上的绝配。莲藕健脾开胃,清热生津;排骨则能补充体力,增强免疫力。一碗热腾腾的莲藕排骨汤,既能解馋,又能滋补身体,缓解秋乏。 烹饪小技巧:排骨先焯水去腥,再与切块的莲藕一同炖煮,加入姜片去寒,最后加盐调味,鲜美无比。 3. 枸杞红枣乌鸡汤:补肝益肾,养血安神 “枸杞加红枣,补血又养颜。”枸杞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乌鸡则是滋阴补肾的佳品。这道汤品,对于秋季因肝肾不足引起的乏力、失眠等症状,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 煲汤秘籍:乌鸡斩块焯水,与枸杞、红枣一同入砂锅,小火慢炖至鸡肉酥烂,汤色金黄,加盐调味即可享用。 二、三道清爽解乏菜,开胃又解腻 1. 清炒时蔬:色彩斑斓,营养均衡 秋天是蔬菜的丰收季,各种时令蔬菜琳琅满目。菠菜、西兰花、胡萝卜……这些蔬菜不仅色彩鲜艳,能够激发食欲,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缓解秋乏。 烹饪要点:大火快炒,保持蔬菜的鲜嫩和色泽,适量加盐调味即可,避免过多调料掩盖蔬菜的原味。 2. 凉拌秋葵:清脆爽口,清热解毒 秋葵,这个来自热带的美味,近年来在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它不仅口感清脆,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润肠的功效。凉拌秋葵,更是夏日转秋的一道清新佳肴。 凉拌秘诀:秋葵焯水后切段,加入蒜末、辣椒、生抽、醋等调料拌匀,最后淋上香油提香,清爽开胃。 3. 蒸南瓜:软糯香甜,健脾养胃 南瓜,这金黄色的“秋日暖阳”,不仅色泽诱人,更是秋季养生的好食材。它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蒸南瓜,保留了南瓜的原汁原味,简单又健康。 蒸制技巧:南瓜去皮切块,放入蒸锅中大火蒸至软糯,可依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蜂蜜或白糖调味,香甜可口。 结束语: “秋老虎”虽猛,但咱们有“3汤3菜”在手,就不怕它嚣张。这些汤汤水水和美味菜肴,不仅解乏润燥,还能滋补身体,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健康的乐趣。记住,养生之道在于日常,从每一餐开始,关爱自己,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愿这个秋天,你我能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每一个晨曦与黄昏,让健康与幸福常伴左右。

秋补“第一名”!一防秋燥,二养脾胃,三补肺气,中老年更要多吃

立秋后,气温逐渐转凉,但气候依然干燥,空气中的湿度下降,容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进而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秋燥”症状。此外,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许多中老年人容易因为天气变化导致脾胃不适,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此时,合理的饮食调理尤为重要。中医认为,秋季应以“润燥养肺、健脾补气”为主,通过饮食调理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防止秋季常见疾病的发生。 在众多秋季应季食材中,莲藕和山药堪称秋补的“双冠王”。莲藕能润燥生津、健脾开胃;山药则有补脾养胃、益肺止咳的功效,二者在立秋后的饮食中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食材,并推荐两款养生食谱,帮助您更好地度过这个干燥的秋天。 一、莲藕:润燥生津,健脾开胃 莲藕是秋季的应季蔬菜,生莲藕性寒,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熟莲藕性温,有健脾开胃、益血补心的效果。莲藕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同时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推荐食谱:莲藕排骨汤 材料准备:莲藕300克,排骨500克,薏米50克,莲子30克,红枣5颗,干百合20克,姜片3片,盐适量。 具体做法: 1. 材料处理:首先,将排骨切块,用清水冲洗干净,焯水去掉血沫后备用。莲藕削皮滚刀切块,薏米和莲子提前用清水泡发半小时,红枣去核,干百合泡软备用。 2. 炖汤:将处理好的排骨、莲藕、薏米、莲子、红枣、干百合和姜片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5至2小时,直至所有食材软烂入味。在汤炖好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关火食用。 这款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适合中老年人日常饮用。莲藕和薏米的结合,既能润燥,又能健脾胃,百合和红枣的加入则让汤品更具滋补效果,是一道非常适合秋季的养生汤品。 二、山药:补脾养胃,益肺止咳 山药,作为秋季养生的佳品,自古以来就被中医誉为补脾养胃、益肺止咳的首选食材。山药性平,味甘,既能滋补脾胃,又有助于改善肺气虚弱导致的咳嗽症状。此外,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黏蛋白,能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推荐食谱:山药胡萝卜香菇蒸鸡腿 材料准备:山药200克,鸡腿2只,胡萝卜100克,香菇5朵,姜片2片,生抽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胡椒粉少许,葱花适量。 做法步骤: 1. 材料处理:鸡腿洗净去骨,切成小块,用生抽、料酒、盐、胡椒粉和姜片腌制15分钟。山药去皮切块,胡萝卜削皮滚刀切块,香菇泡发后去蒂切片备用。 2. 摆盘准备:将腌制好的鸡腿块均匀地铺在盘底,然后依次摆上山药块、胡萝卜片和香菇,最后淋上一点生抽调味。 3. 蒸制:将准备好的菜品放入蒸锅,大火蒸制20-25分钟,至鸡肉熟透,山药软糯即可。蒸好后,撒上适量葱花点缀,即可食用。 这道蒸菜口感鲜嫩,色彩丰富,香气扑鼻。山药的软糯搭配鸡肉的鲜嫩,再加上胡萝卜和香菇的清香,既美味又健康。此菜不仅能补脾养胃,还能润肺止咳,非常适合在干燥的秋季作为家常菜食用。

现在已经出伏,建议大家出伏后少吃“发物”和“寒物”,多吃3样,平安过秋!

导读:俗话说:“出伏一碗汤,不劳医生帮。”随着夏日的余温逐渐散去,我们迎来了凉爽的初秋。在这个季节交替之际,身体的调养尤为重要。根据中医理论,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平衡。出伏后,气候由热转凉,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应顺应时节,调整饮食,少吃“发物”与“寒物”,多吃三样时令佳品,以助我们平安度过秋天。 一、为何出伏后要少吃“发物”与“寒物”? 发物:在中医看来,发物是指那些容易诱发旧疾或加重现有病情的食物,如海鲜、羊肉、辣椒等。这些食物多具辛热之性,出伏后人体阳气内敛,过食发物易导致内热积聚,不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寒物:则指性质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料、西瓜、苦瓜等。虽然夏日里它们能带来清凉,但出伏后继续贪凉,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吸收,甚至引发腹泻、腹痛等问题。 二、多吃三样,滋养身心1. 润肺滋阴:百合莲子羹 食材:新鲜百合50克、莲子3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莲子提前泡发,去除莲心,洗净备用。 新鲜百合洗净,掰成小片。 将莲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30分钟。 加入百合继续炖煮10分钟,直至莲子软糯、百合熟烂。 最后加入冰糖调味,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百合润肺止咳,莲子养心安神,二者结合,既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不适,又能改善睡眠质量,是秋季养生的佳品。 2. 健脾和胃:南瓜小米粥 食材:南瓜200克、小米100克、清水适量。 做法: 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蒸熟后捣成泥状。 小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 待小米煮至半熟时,加入南瓜泥,继续熬煮至粥稠米烂即可。 功效:南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小米则能健脾和胃,两者搭配,既美味又养生,适合秋季调理脾胃。 3. 补肾益气:黑芝麻核桃糊 食材:黑芝麻50克、核桃仁50克、糯米适量、冰糖少许。 做法: 黑芝麻、核桃仁分别炒香,糯米炒至微黄备用。 将所有材料放入料理机中,加入适量清水,打成细腻的糊状。 将糊倒入锅中,小火加热,边煮边搅拌,防止糊底。 煮至浓稠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黑芝麻补肾益精,核桃仁温补肺肾,糯米健脾益气,三者结合,对于改善秋季因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有显著效果 出伏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应随之调整,饮食上减少“发物”与“寒物”的摄入,转而多吃润肺滋阴、健脾和胃、补肾益气的食物。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我们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有效预防秋季常见疾病,让身体更加健康地迎接每一个季节的变换。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愿我们都能通过科学的养生之道,收获满满的健康与幸福。

降火气、除秋燥,立秋后多吃这些蔬果

立秋后,气候常伴“干”“燥”“热”等特征。秋季燥邪当令,肺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降火气、除秋燥,可以多吃这些蔬果: 茄子。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的功效。 南瓜。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润燥的功效。 山药。山药能够滋阴润肺,对肺虚久咳、虚喘有辅助治疗效果。 豆浆。豆浆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E能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肌肤滋润,秋季饮用可帮助缓解皮肤干痒、口鼻干燥等问题。 百合。百合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等功效,可煮粥、煮汤、炒食。 梨。梨对咽喉干痛痒、声音嘶哑、干咳痰黄、小便赤短有辅助治疗效果。虚寒体质、腹泻者少吃。 葡萄。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的功效。 苹果。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均有效。(来源:人民日报)

公认的“养生瓜”,强脾胃防便秘,现在吃它胜过药!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 秋季应多吃水果和蔬菜 有一种蔬菜 强脾胃、促排便,还有美容功效 而且才5毛钱/斤 没错,它就是——南瓜 也是秋季蔬菜中首推的食材之一 俗话说“秋天到,南瓜俏!” 立秋后,南瓜大量上市 营养丰富,尤其对脾胃好 大家可别小看南瓜这种蔬菜 南瓜是养生菜、保健饭 且药食兼备 其叶、花、藤、种子也能供药用 而且南瓜价廉物美哦 跟诚诚一起来看 👇👇👇 秋吃南瓜好处多多 1.润肺益气、化痰排脓 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具有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久病气虚、脾胃虚弱、气短倦怠、便溏等。 2.保护胃肠道黏膜 现代研究认为,南瓜富含果胶,而果胶在人体内,有保护胃肠道黏膜、使其免受粗糙食物损伤的作用,还能预防胃黏膜溃疡,促进溃疡面愈合。 3.促排便、助减肥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膳食纤维,而且还有低热量的特性,有助于减肥。南瓜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助于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吸收,促进排便。 清代名医陈修园说:“南瓜为补血之妙品。”常吃南瓜,可使大便通畅,肌肤丰美,尤其对女性,有美容作用。 温馨提示: 1.南瓜不宜过量食用,容易腹胀。 2.黄疸病、脚气病及气滞湿阻等患者不宜食用南瓜。 3.气滞湿阻、胃胀、胃痛等人群不宜食用南瓜。 4.糖尿病患者,建议尽量挑选含糖量少的嫩南瓜食用,不建议食用又面又甜的老南瓜,因为老南瓜含水量低,淀粉和糖类含量更高。 小知识 南瓜子的妙用:可杀虫、通乳。 选方: ①生南瓜子适量,带壳嚼食,可驱蛔虫。 ②炒熟南瓜子研细,调入蜂蜜服食,可驱绦虫。 ③生南瓜子去壳取仁捣烂,早晚空腹开水冲服,连吃3~5天,可治产后缺乳。 南瓜食疗推荐 南瓜山药盅 材料:小南瓜1个、淮山药50g(或根据南瓜大小增加)、白砂糖适量。 做法:1.淮山药蒸熟碾成糊状,南瓜切掉顶部,挖掉瓤,放在碗中备用。2.将淮山药糊放进南瓜内,隔水蒸30分钟,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糖调味,也可不加糖。 功效:补脾养胃。 百合蒸南瓜 材料:南瓜约600g,鲜百合1~2个,白砂糖适量。 做法:1.南瓜洗净,去皮去瓤,纵向切成薄片,置于碗内摆盘成圆形。2.鲜百合洗净后放入南瓜中,加适量白砂糖后一同放入蒸笼。3.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熟即可。 功效:止咳润肺。 南瓜小米粥 材料:南瓜300g,小米100g。 做法:1.南瓜洗净,削皮去瓤切成小块,小米洗净备用。2.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放入小米、南瓜块,用大火煮沸转小火煮至南瓜、小米软烂。 功效:补中益气。 爱吃南瓜的小伙伴们快行动起来! 最后记得点赞+在看 转给那个爱吃南瓜的TA吧~ 本期封面: 大家都在看👀 这种肉吃多了不仅“伤心”,还容易得糖尿病...... 超百万辆车被召回!涉及这些知名品牌→ 来源:养生中国、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人民网科普 编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秋处暑,猛如虎!处暑后多吃6宝,滋补解秋燥,身体受用一整年!

导读:俗话说得好,“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这话说的一点儿没错。当夏日的尾巴悄然溜走,迎来的却不是立即的凉爽,而是那短暂而猛烈的“秋老虎”。这时候,气温虽略有下降,但依旧干燥闷热,稍不留神,身体就容易受到秋燥的侵袭,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咳嗽多痰等症状。别怕,今儿咱们就来聊聊,处暑之后,如何通过饮食调养,吃出健康好状态,让身体从内到外都受用一整年! 一、为啥处暑后易秋燥? 要说这秋燥啊,还得从自然界的变化说起。处暑一过,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开始由繁茂成长转向成熟收获。但这过程中,空气湿度相对减少,人体也会随之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比如毛孔逐渐闭合,汗液排出减少,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加之外界环境的干燥,就容易引发秋燥之症。 二、处暑后6大宝贝,滋养身心不可少 1. 雪梨润肺,清热又解燥 一说到解秋燥,怎能不提雪梨?这“天然矿泉水”可不是浪得虚名。雪梨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本草纲目》有云:“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说的就是雪梨润燥清热的功效。处暑后,每天吃上一个雪梨,或者煮上一碗冰糖雪梨水,润肺止咳,清新口气,整个人都舒服多了。 2. 百合养心,安神又除烦 百合,自古以来便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佳品。它的性味甘寒,入心、肺经,特别适合秋季食用,帮助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情烦躁。《日华子本草》记载:“百合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可见,百合对于养心安神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用百合煮粥、炖汤,或是直接泡茶饮用,都是极好的选择。 3. 银耳滋阴,润燥又养颜 银耳,又称白木耳,被誉为“菌中之冠”,其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广受赞誉。银耳富含胶质,能够滋养皮肤,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毒素,是女性美容养颜的佳品。《本草诗解药性注》中提到:“白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处暑时节,一碗银耳莲子羹,既滋补又养颜,何乐而不为? 4. 莲藕清热,生津又凉血 莲藕,生于污泥而不染,其性味甘寒,能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本草纲目》中说:“藕生食则性寒,熟食则性温,主补中养神,益气力。”处暑后,莲藕正是鲜嫩可口之时,无论是凉拌藕片,还是莲藕排骨汤,都能让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5. 蜂蜜润燥,润肠又通便 蜂蜜,自古便是天然的营养品,其性味甘平,归肺、脾、大肠经,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消化酶,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问题。《神农本草经》称蜂蜜“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既能滋润肠道,又能美容养颜,是处暑后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 6. 枸杞明目,养肝又补肾 枸杞,别看它小小一颗,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枸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秋季养肝补肾,枸杞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无论是泡茶、煮粥,还是直接嚼食,枸杞都能发挥其独特的滋补作用,让你在秋季也能保持精神饱满,眼明心亮。 三、食补胜于药补,处暑养生正当时 处暑过后,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已是养生的关键时期。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还能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坚实的基础。记住这六大宝贝——雪梨、百合、银耳、莲藕、蜂蜜、枸杞,它们就像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天然药库,滋养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在四季的轮回中,始终保持健康与活力。 所以,别等了,趁着处暑的好时节,赶紧把这些宝贝安排进你的饮食计划中吧!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滋养与呵护,迎接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秋季!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