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C
Munich
Tuesday, May 6,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TAG

诊疗

天使专家受邀参加广东省儿童康复专科联盟第3次学习交流会

2024年8月22日,广东省儿童康复专科联盟第3次学习交流会在线上举办,广州天使儿童康复医院儿科专家团受邀参加会议,并组织院内临床人员共同学习交流,吸收相关最新儿童专科诊疗技术与创新性思维,不断提升自身儿童康复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 本次学习会特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党伟利教授以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王林主治医生,围绕儿童专科疑难疾病的诊疗与典型病例,进行了丰富的经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与精彩的学术演讲。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党伟利教授从神经影像学谈自闭症医教结合,对自闭症与语言障碍鉴别进行了专业讲解。表示孤独症作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基于影像检查的脑结构学损伤,能够了解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及其共患病表现。 同时提到根据0-6岁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发展障碍儿童干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3岁之前被认为是治疗“黄金期”,此年龄阶段患儿如果能够获得规范的早期筛查及诊治,约有70%-80%能够回归社会。3-6岁被认为是治疗的“关键期”,此年龄阶段患儿经过正规康复治疗约45%-57%能够实现社会适应能力较大提高,部分患儿实现生活自理。6岁以上患儿,即使采取同样强度的康复训练,其回归社会的可能性不足三成,突出了早期发现、诊断与干预的重要性。 党教授还指出,在未来5-10年内大龄、疑难、重症孤独症康复将成为亟待解决的医疗和教育共同面对的难题,对我国孤独症康复从业人员的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核磁共振DTI神经纤维束成像无论是协助诊断,还是判断疗效,在孤独症康复诊疗中已经展现出较高价值,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如孤独症、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多动症等应用前景广阔。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王林淦主治医生进行了“脊髓型肌萎缩症”的病例分享。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出现广泛进行性的骨骼肌无力与萎缩。是一种可致死或致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发病率约为 1/10 000,中国人群中的携带者频率约为1/42,是2 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遗传因素之一。王医生针对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并讲解了目前临床最新检验检查、主要康复方案与典型病例分享。他表示,脊髓性肌萎缩症康复管理的目的为维持或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活动耐力,延缓功能衰退速度、改善整体功能预防关节挛缩,达到维持残存肌力,提高活动耐力,预防脊柱畸形的目标,康复方式包括水疗、肢体训练、肌电、按摩等。 交流会上,广州天使儿童康复医院儿科专家也就儿童孤独症诊疗与康复技术进行了经验分享,天使临床人员对此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患儿在社交互动、语言交流及行为表现上存在显著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今年6月,由广州天使儿童康复医院首创的医家康体系4.0,经过数万例儿童康复案例以及百位名医专家的经验总结,正式迎来七大康复体系的一体化升级,为特殊儿童疾病康复带来更为全面、规范、高效的诊疗服务。该体系凭借先进的诊疗理念和康复技术,在儿童自闭症等疑难专科疾病诊疗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并已获得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先生及25位顶级儿童康复专家现场论证,有效助益广大特殊儿童康复。 此次交流会,与会人员积极交流、深入探讨,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更为推动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展望未来,广州天使儿童康复医院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儿童康复医学领域研究与学术水平,不断完善青少年儿童康复“医家康”综合诊疗体系,共同推动儿童康复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更多特殊儿童带来健康与希望。 广州天使儿童康复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从“心”出发 他们这样守护患者的心身健康

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团队。 随着人们对心身疾病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心身疾病的诊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宁波地区首家综合性心身医学中心,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自2011年成立以来,患者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2023年服务人次超过55500。 目前,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是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集心理门诊、心身医学病区、睡眠障碍与心理咨询诊疗中心于一体,在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以及其他各种心身疾病(包括儿童青少年的心身疾病)的诊疗上具备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成为甬城百姓心身健康的有力守护者,也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心身医学发展的领航者。 多学科协作 破解睡眠难题 夜晚辗转难眠,白天昏昏欲睡,失眠给很多人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60多岁的范大伯(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范大伯失眠已有多年,起初并不重视,觉得吃点安眠药就能对付。可日复一日,安眠药越吃越多,作用却越来越小,失眠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除了让他白天无精打采,还让他记忆力减退,脾气变差。在当地医院就诊多次,并配了多种安眠药,效果都不好。痛苦不堪的他在熟人推荐下,来到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求助。 经过详细问诊,心身医学科主任季蕴辛了解到范大伯平时睡眠习惯差,且睡觉时会打鼾,于是给范大伯安排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发现范大伯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同时,季蕴辛又邀请了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前来会诊,一一排除了口腔、耳鼻喉等方面的疾病,最终给出了“失眠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结果。 诊断明确后,下一步就是治疗。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为范大伯量身定制的综合治疗方案快速出炉。随后,在范大伯的积极配合下,医生们为他进行了睡眠药物的调整,同时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等治疗方法,使其病情很快有了好转。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睡眠情况明显改善的范大伯高高兴兴出院了。 据了解,像范大伯这样的睡眠障碍患者,如今正与日俱增,为此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专门设立了睡眠障碍诊疗中心,通过MDT(多学科协作)、一站式、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帮助患者破解精神心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睡眠问题。 “近几年,我们做的多导睡眠监测数量,在省内综合性医院的心身医学科中名列前茅。”季蕴辛表示,作为浙江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主委单位,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正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加强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更全面、更有效的睡眠问题诊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 护航儿少成长 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也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病上,并专门开设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对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以及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网络成瘾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尤为擅长。 13岁的小雅(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因长期情绪低落、拒绝进食和体重迅速下降,被家长带到宁大一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接诊的张庆玉医生向家长了解到,小雅平时对自己的外貌极端不满,并常常以“学习压力大吃不下”为由拒绝进食,且她与弟弟关系紧张,多次控诉父母偏爱弟弟。 经详细评估,小雅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伴随进食障碍。基于她的特殊情况,张庆玉和团队成员一起为她制定了以“中西医结合”为思路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抗抑郁药物与中药联合治疗,同时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小雅重建健康的自我认知。 “女孩住院期间,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和沙盘治疗等也在她的康复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治疗帮她逐渐减少了心理压力,缓解了社交焦虑。同时,我们还给她做了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和松弛治疗。”张庆玉介绍,经过两个月的住院治疗,小雅的情绪明显改善,进食行为恢复正常,体重逐渐回升。“现在孩子明显比以前自信了,我们与她的关系也没先前那么紧张了,真是太好了,我们应该早点带她来看的!”小雅的母亲感慨道。 近年来,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针对儿童青少年患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依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个体化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基础上,结合各种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治疗。这样的多维度干预,在护航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识别早诊治 化解焦虑抑郁 30多岁的褚先生(化名)是一名上班族,平时工作忙,经常加班。一个多月前,他开始反复出现胸闷、心跳加快、喘不过气等症状,有时甚至产生濒死感,为此他曾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做过胸部CT、心电图等各种检查,都没发现异常。 近日,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褚先生来到宁大一院心理门诊寻求诊治。经过详细问诊,医生得知前段时间褚先生家里有个亲戚因心脏病去世,褚先生由此联想到经常熬夜加班的自己,便时不时陷入惊恐,觉得自己也有心脏病,也可能猝死,不敢一个人外出,也不敢开车,晚上还经常睡不着。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评估,医生考虑褚先生所患并非躯体疾病,而是惊恐障碍,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正是发作性惊恐状态。听到医生说自己不是躯体疾病,也不是精神病,褚先生长舒了一口气,随后接受了住院治疗。通过心身医学科团队的综合性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仅仅两周,褚先生的症状就有了明显缓解。出院后,他根据医生的指导继续调整药物,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工作。 季蕴辛介绍,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之间常共存且相互影响,躯体疾病常合并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反过来又会影响躯体疾病的康复;另一种情况,患者的躯体症状并不能找到躯体问题,而仅仅是心理疾病的症状表现。“平时有很大一部分心理疾病的患者,最早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就医的,在其他科室看过以后发现不是躯体疾病,于是被转到我们科室;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确实有躯体疾病,但同时又合并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需要进行MDT诊疗。这两块人群都是我们重点干预的对象。” 对于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而言,依托综合性医院科室齐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加强多学科协作,可以更好地对各种心身疾病开展早期识别和诊疗研究,帮助广大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身疾病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宁波晚报记者吴正彬 通讯员庞赟) 相关链接 据了解,宁大一院心身医学科团队现有医生20余名,基本为硕博以上学历,另有护士12名、睡眠技师7名、心理咨询师5名、心理测量师3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学科带头人阮列敏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心身医学分会的前任主任委员,也是宁波市心身医学分会的历届主任委员,宁波市心身医学领域的开拓者。这些年来,她和团队以“心身同治”的理念,对有心身问题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诊治。季蕴辛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睡眠障碍、心理咨询等领域,不断积累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凭借更多的成功病例和研究成果,跻身省内更前列位置。”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