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C
Munich
Sunday, October 12,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CATEGORY

Mental Health

我院精神科引进前沿神经调控技术——磁休克技术并成功开展江苏省首例治疗

8月27日,我院精神科成功完成了江苏省首例利用前沿神经调控技术——磁休克技术(Magnetic Seizure Therapy, MST)的患者治疗。本次治疗得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天宏教授的现场指导。这一创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填补了江苏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院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治疗选择。 磁休克技术(MST)结合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经颅磁刺激的原理,通过短暂的高频脉冲磁场刺激大脑皮层,达到兴奋局部皮质以实现治疗效果的目的。这种新型物理治疗方法具有高度的聚焦性,仅对特定脑区进行刺激,对其他脑区的影响很小,因此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少,尤其在认知功能保护方面表现突出。MST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提供了新的精准靶向治疗手段。此次治疗的患者为一位患有重度抑郁的青年男性,在常规治疗无效后,科室团队经过充分评估和讨论,决定采用MST技术进行干预。治疗后,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无明显副反应,标志着治疗的成功。 我院精神科长期致力于多维度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物理治疗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治疗体系,包括疾病急性期无抽搐电休克(MECT)、磁休克(MST)治疗,巩固期经颅磁刺激(TMS)治疗,以及维持期经颅电刺激(TES)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以最高效的个体化方案控制症状,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此次磁休克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精神疾病领域的治疗水平和技术实力。未来,我院精神科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探索并引进更多先进的治疗技术,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提升江苏省的精神疾病诊疗水平贡献力量。 供稿:精神三科 杜 健 审核:精神三科 隋毓秀 责编:新闻宣传办 孙诗倩

情感麻木:从沉寂到觉醒的心灵之旅

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寂状态,仿佛感情的洪水已经被堵塞,无法流动。这种情感麻木的状态,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与外界隔绝、内心沉重。本文将探讨情感麻木的成因、表现及应对策略,帮助那些经历情感麻木的人找到重拾感知的途径。 一、什么是情感麻木? 情感麻木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障碍,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情感反应减弱或完全消失。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可能对曾经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对他人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甚至对自身的情绪体验也显得漠然。 二、情感麻木的成因 情感麻木的产生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因: 心理创伤:经历过重大的心理创伤或生活事件,如失去亲人、重大疾病或家庭破裂,可能会导致个体为了保护自己而产生情感麻木。此时,情感麻木成为一种防御机制,帮助个体避免面对过于痛苦的情感。 长期压力:长期的生活或工作压力,如职业倦怠、家庭责任等,也可能导致情感麻木。当个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时,可能会逐渐感到对一切失去兴趣,内心的感受变得麻木。 抑郁症:情感麻木常常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症状。抑郁症患者通常会经历情感的极度低落和无力感,对生活的兴趣和乐趣大幅减少,从而导致情感麻木的出现。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尤其是一些精神类药物或镇静剂,可能会影响情感的感知和表达,导致情感麻木。 三、情感麻木的表现 情感麻木的表现形式多样,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曾经让人兴奋的活动,如爱好、社交或工作,可能变得毫无吸引力。个体可能会感到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激起内心的激情。 情感反应迟钝:面对他人的情感表达或社会事件时,个体的反应变得迟钝,对他人的喜怒哀乐漠不关心。 自我感觉隔离:个体可能会感到与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隔离,仿佛生活在一个冷漠的泡沫中。 情绪低落和无力感:情感麻木常伴随着情绪低落和无力感,个体可能会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对未来感到绝望。 四、如何应对情感麻木? 接受和理解:面对情感麻木,首先要接受这一状态,并试图理解其根源。认识到情感麻木并非永久状态,而是一种可以应对和改善的现象,是第一步。 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探讨情感麻木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你重新连接自己的情感体验。 建立支持网络:与亲友保持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你走出情感麻木的困境。参与社交活动和支持小组,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重新建立联系的机会。 培养兴趣和爱好:重新投入到曾经感兴趣的活动中,即使最初可能没有感觉,也要坚持尝试。通过培养兴趣和爱好,可以逐步恢复对生活的热情。 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缓解情感麻木的症状。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如果情感麻木严重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建议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广州华兴康复医院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和精神科治疗,能够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你重新找回情感的感知。 五、案例分享:从麻木到觉醒 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故事:王丽(化名)是一位年轻的职场女性,经历了职场上的高压和生活中的多重打击后,她感到自己逐渐陷入了情感麻木。她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社交活动也变得漠然,内心常常感到空虚。 在家人的鼓励下,王丽决定寻求专业帮助。她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并逐步重新参与自己曾经喜爱的活动。她通过咨询师的帮助,认识到自己情感麻木的根源,并学会了如何处理压力和情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逐渐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情感麻木是一种令人困扰的状态,但它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通过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寻求专业帮助,重新建立联系,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我们都可以逐步走出情感麻木的困境。广州华兴康复医院提供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将是你走出情感麻木、恢复内心活力的重要支持。如果你正经历情感麻木的困扰,不妨寻求专业的帮助,让我们一起走向心灵的觉醒和恢复。

Depression, the root of all roots, can not only be treated but is also quite easy to treat!

Essence, Qi, and Spirit, as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life, the driving force of life activities, and...

Self-Isolation: The Journey from Loneliness to Rebuilding Connections

In today's society, self-isolation is an increasingly common phenomenon. Whether due to a hectic pace of life, complex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r perso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孩子抑郁了,父母优先解决什么?

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孩子一旦抑郁了,父母急着把孩子送进医院或咨询师那里,力求孩子快点走出来,然后赶紧复学。 复学是正确的,但父母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换来的往往是,孩子抗拒走出来,认为自己没问题,一切都是父母的问题,是父母害了她。 为了防止孩子出现这种怨恨父母的心态,父母接下来的做法就非常重要了。 父母应该认识到,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事情,孩子抑郁了,她一定是有原因的,就是说,每一个抑郁的孩子,都存在一个自己独特的抑郁路径。 静下心来,找到自己孩子抑郁的路径,是最明智的做法。 忽视孩子的抑郁路径,简单粗暴地把孩子送进医院,或者丢给咨询师都是缺乏担当的做法,这种情况下,孩子出现怨恨父母的心态也就顺理成章了。 孩子抑郁了,父母首先担当起责任,认识到,我的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抑郁的,她一定是有一个或几个原因,而这些原因联结一起,就是孩子陷入抑郁的路径。 很多父母不敢分析原因,怕把责任归结到自己头上,担心孩子会因此更加怨恨自己。 其实这是父母多虑了,在我20多年的实际治疗中发现,孩子在清理有害图像信息后,都会抱着父母哭,感谢父母的付出,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 勇于剖析自己,看到孩子的宽容和良善,找出孩子陷入抑郁的路径,才是勇敢的父母!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父母!是令人佩服的父母! 我20多年的实际治疗发现,孩子陷入抑郁的路径并非都是来源父母,有很多孩子是面临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现实问题后陷入抑郁的。 这些现实问题是容易解决的,但它却是孩子最怕的,很多孩子不愿意走出来,更多的是不想再面对学习压力以及糟糕的同学关系。 优先解决孩子面临的现实问题,切断孩子的后顾之忧,这对孩子走出抑郁非常有利,很多时候,孩子会因此自己走出来了。 父母拿出担当的那一刻,可能就是孩子的心融化的时刻。 永远记住: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才是原版。 心能双驱廿四载 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

沉溺电子产品,家长如何破局?

YOUR LOGO “五育融合乐趣多,家庭教育更活泼” 新时代少年的家庭教育指南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孩子们而言,它们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娱乐的伙伴。然而,随着暑期的到来,家长们普遍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电子化,中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显著上升。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数据为51.9%,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约为42%,初中生的近视率约为80.7%。某城市一所小学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近视,其中不少学生的近视度数在150到300度之间。这些学生普遍反映,每天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较长,尤其是晚上还会熬夜玩游戏或看视频。 近期,《小超人成长进行时》栏目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推出家庭教育系列专题《五育并举,快乐成长》之《新时代少年的家庭教育指南》,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 PART01 每当孩子们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本应享受无忧无虑的假期时光,但不少家庭却因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而陷入担忧。长时间的屏幕前生活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还可能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家长们迫切希望找到平衡之道,让孩子既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能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歌手陈楚生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了谈小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在此给广大家长朋友们提供参考。 电子产品成瘾往往是表面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归属感缺失等深层次原因。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并理解电子产品使用的真实动机。 建议方法 一、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1、电子产品的即时奖励和刺激常常吸引孩子们,这种机制有时是他们缓解压力的方式。了解孩子为何沉迷于游戏,有助于对症下药。 2、心理需求的满足:游戏中的成就感和社交互动有时是孩子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满足,家长应理解这一点。 PART02 电子产品,就像猫鼠大战的一个导火索一样,引发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无穷无尽侦探与反侦探,控制与反控制。有的家庭因为手机对孩子大吼打骂,引发孩子抑郁、离家出走等等问题。那么,怎样能变堵为疏,让网络诱惑不再无休止地侵占孩子全面发展的时间呢? 为了让孩子从电子产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活动。无论是户外运动、手工制作、阅读书籍,还是参与家务劳动,都能帮助孩子建立控制感和归属感,让他们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这些活动还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议方法 二、从家长的角度调整心态: 1、缓解焦虑:家长需要调整对电子产品的态度,避免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认识到它们也有积极的一面。 2、建立正向使用机制:支持孩子通过电子产品获得适当的放松,强调使用时的目标和成果,而不是简单地限制时间。 PART03 参考下面《小欢喜》当中的台词,很明显家长和孩子的这段对话给孩子造成了一个负面影响。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合理目标,短期与长期奖励结合,并在学习或其他任务中取得进展时给予即时奖励,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利用电子产品作为奖励手段,例如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适当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放松。 建议方法 三、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家长应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担忧,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引导和建议。 2、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记录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分析其背后的情境和感受。此外,家长还应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五育融合乐趣多,家庭教育更活泼”,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就在《小超人成长进行时》。本项目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指导,上海五星体育广播推出。 更多家庭教育知识,可扫描二维码在阿基米德上回听往期《小超人成长进行时》。 图片 | 来自网络 编辑 | 张译文 特别鸣谢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

成都心理咨询|有话好好说——克服语言暴力

四川成都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中心-【爱己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评估服务、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包括抑郁焦虑等情绪压力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情感咨询,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心理咨询服务)团体辅导,以及企业EAP服务。 有话好好说——克服语言暴力。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情绪失控或缺乏耐心而对亲人、朋友甚至同事说出伤人的话。语言暴力不同于肢体暴力,它可能不会在表面上留下痕迹,但对心理的伤害却常常更加深远。正因为如此,克服语言暴力,学会以温和的方式表达情绪,才能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也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为健康的情感环境。 语言暴力的出现往往源于我们未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当人感到愤怒、焦虑或沮丧时,很容易通过言语来宣泄这些负面情绪。然而,愤怒的话语可能比想象中更具破坏性,它不仅伤害了他人的自尊,还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成都心理咨询的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暴露在语言暴力中的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家庭或亲密关系中,语言暴力的影响往往持续多年,给受害者带来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那么,如何克服语言暴力呢?关键在于提升自我觉察,学会在情绪爆发前找到表达情感的更健康方式。当我们感到情绪激动时,可以通过深呼吸、短暂离开冲突现场等方法来冷静自己。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伤人的话语脱口而出,还能给自己更多时间去反思问题的根源。与此同时,成都爱己心理咨询建议,家庭成员之间应加强情感沟通,避免情绪积压。当人们能够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面对彼此时,很多潜在的冲突可以被消解在萌芽阶段。 语言暴力不只存在于家庭生活中,它也时常出现在职场或社交场合。在工作环境中,管理者或同事间的言语不当,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破坏团队的合作氛围。当职场中充满批评和攻击时,员工的士气会显著下降,长期来看甚至可能导致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成都心理咨询的专家强调,职场中同样需要营造一个温暖和尊重的氛围,沟通中应尽量避免带有攻击性和贬低的言辞,更多地使用鼓励和建设性的反馈。 有话好好说——克服语言暴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技能。无论在家庭、职场还是社交中,健康的沟通方式是维持和谐关系的基础。通过合理表达情绪,尊重对方的感受,我们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同时,克服语言暴力也是对自身情绪管理的一种锻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不再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此外,语言暴力不仅影响着他人,也会对施暴者自身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处于愤怒和攻击的状态下,施暴者的心理压力也会加剧,甚至可能陷入无法控制情绪的恶性循环。因此,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不仅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还能让自己变得更为平和与理智。 总之,克服语言暴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和自我反思。当我们能够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用更温和、尊重的方式与人交流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和牢固。无论是对待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我们都应当牢记“有话好好说”,让语言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而不是加深隔阂的武器。

河南一女子因抑郁症在树林自缢身亡,网友:心理健康最重要

8 月 28 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在河南台前县马楼镇的一树林中,有人发现一女性悬吊在树上。经家属证实,该女子患有抑郁症,十几天前刚从精神病院出来,家里人没看住跑了出来,最终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当地警方也确认该女性患有抑郁症,已排除他杀。 这样的事件让人深感惋惜和痛心。抑郁症,这个潜伏在现代社会中的隐形杀手,再次以残酷的方式夺走了一个生命。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这起事件充满了同情和感慨。有网友表示:“抑郁症真的太可怕了,希望她在天堂没有痛苦。” 也有网友呼吁:“应该更加关注抑郁症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还有网友提醒:“心理健康最重要,别让心情的‘树’压弯了腰,生活还有很多‘叶子’等你发现!心是海,抑郁与开朗,快乐与忧愁全在心中,想不开是地狱,想得开是天堂。此外,家人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照顾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松懈。” 有分析指出,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无助。他们可能会失去对生活的兴趣,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对于抑郁症患者,及时的诊断、治疗和关爱是非常重要的。家人和社会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就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运动、旅游、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自己,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这起河南女子因抑郁症在树林自缢身亡的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抑郁症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人们应该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家人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抑郁症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抑郁症带来的悲剧。

成都情感心理咨询|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

四川成都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中心-【爱己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评估服务、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包括抑郁焦虑等情绪压力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情感咨询,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心理咨询服务)团体辅导,以及企业EAP服务。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常常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在情感的世界里,喜欢和爱虽然看似相似,但它们代表的情感深度和付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喜欢是初见时的心动,是对对方外在和某些特质的欣赏;而爱,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是包容和接纳,是愿意为对方付出、牺牲并承担责任的决心。要区分这两者,需要我们仔细感受自己内心的波动,并理解它们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喜欢一个人,往往始于吸引。对方的外貌、性格或某些独特的品质可能让你怦然心动,这种情感更多的是一种浅层的情绪体验。喜欢通常伴随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渴望与对方相处、了解对方的生活细节。但这种情感可能是短暂的,一旦新鲜感过去,喜欢的感觉也可能随着时间逐渐消退。而爱则不同,爱不仅仅是被对方吸引,它意味着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你都愿意与对方携手同行。正如成都心理咨询的专家指出,爱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情感连接,它不仅关乎快乐的分享,还包含了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情绪,关注的是个人感受,而爱则是一种更为理性的选择。当你喜欢一个人时,可能更在意自己与对方相处时的情绪体验:开心、激动、甜蜜等情感占据了主要位置。然而,当你爱一个人时,你会更在乎对方的感受,愿意为对方付出和牺牲。爱是一种需要用心经营的情感,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方在相互支持、理解和包容中成长。成都爱己心理咨询就提倡,在爱情中,双方应该以相互关爱和支持为基础,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互动,而不是单纯追求感官上的刺激。 喜欢一个人时,你或许会关注自己从这段关系中能得到什么,比如快乐、陪伴、甚至虚荣心的满足。而爱一个人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对方感到幸福,如何让这段关系更稳固和持久。爱是一种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存在,更是为对方付出真心、承担承诺。当两个人彼此相爱时,他们会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共同成长和进步。这种情感的深度是喜欢所无法比拟的。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还体现在对未来的期待上。喜欢是一种享受当下的感觉,它可能充满激情和短暂的快乐,但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承诺。而爱则不同,爱意味着你愿意和对方一同规划未来,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人生中的大决定,爱都是一种对未来的承诺和责任。这种责任感让两个人在面临困境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来看,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波动,而爱则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承诺。成都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认为,要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情感,需要对自己的内心有足够的觉察和理解。当你意识到自己从“喜欢”走向“爱”时,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能够更好地处理感情中的各种复杂情绪。 因此,无论你是处在“喜欢”阶段,还是已经进入“爱”的深层次情感中,都要对自己和对方保持足够的尊重与理解。情感是需要慢慢培养和积累的,学会克服喜欢与爱的混淆,才能让你更好地经营自己的感情生活。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并非只是在于情感的强度,而是两者在对待关系中的态度和责任感。爱意味着深刻的理解与承诺,而喜欢更多地停留在表面感受的愉悦上。学会辨别这两种情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处理感情中的问题,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治心悸未必把重点放在治“心”上,不妨考虑祛湿化浊!

1 古代医家对湿邪侵犯心脏,伤及血脉等证早有认识,在《医方类聚·诸湿门》中就有:“天之阴雨宿雾,地之山泽蒸气,人或中之,必溢于血脉”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外湿之邪已不限于冒雨雾露或居处卑湿,久劳于水中作业和潮湿环境,而高温作业或暑热天气,汗出溱溱之时,突以电风扇取凉,或乍入设有空调、冷风的房间,致冷热悬殊,温差较大,机体难以骤然适应,则腠理闭拒,卫气被遏,汗湿濡衣,成为贼邪,乘虚而入,内舍于心; 内湿之成,多缘脾胃运化失常,正如《医贯·湿论》所云:“有太阴脾土所化之湿,不从外入者也”。嗜食肥甘饮冷以致脾胃受损,中阳式微,湿浊内生,肠胃病日见增多。由于湿邪弥漫,胸阳不展,痰浊中阻,郁滞心脉而血运不畅,均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纵观湿邪引发之心律失常,多有以下特征: 1.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2. 湿为标,心脾气虚为本; 3. 湿邪侵淫心脉,阻滞气机,故患者除常见胸闷、心悸外,还兼见脘痞、腹胀、纳呆、嗳气、口粘、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不爽、脉濡,化热则见苔黄腻、脉濡数等证候; 4. 湿性粘腻,故病情缠绵不愈; 5.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可见到,但以过早搏动为多。 湿邪所致之心律失常,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兼挟,本虚标实,涉及心、脾(胃)、肝、肺等脏腑相兼为病。在治疗时须根据湿邪致病特点,缓缓图治,既不可早进补益,又不可骤然攻逐,而选用恰当的治浊湿方法。 化湿法,余首重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湿》华岫云所说:“……若湿阻上焦者,用升提肺气,佐淡渗通膀胱,是启上闸,开支河,导水热下行之理也。若脾阳不运,湿滞中焦者,用术、朴、姜、半之属以温运之,以苓、泽、腹皮、滑石等渗泄之……其用药总以苦辛寒治湿热,以苦辛温治寒湿,概以淡渗佐之,或加风药。甘酸腻浊,在所不用。” 堪为精辟之论,符合临床实际。但湿邪侵袭之后,同样可因人之体质禀赋而从化,如素体阳盛之躯,易从热化,而成湿热之候;阴盛之体,易从寒化,而成寒湿之证。为此,在临证中,还应辨明湿与热孰多孰少,抑或相等,始能立法处方遣药,提高疗效。 余对湿滞心脉之心律失常,常以宣、化、渗三字统之,宣即开宣上焦,芳化中焦,调畅气机,渗利下焦,使邪有出路。化热则佐以芩、连、茵陈等清热之品。 以肺主治节,朝百脉,相傅之官,肺气得宣,有利于协助心主推动血脉之运行:芳香化浊,理脾祛湿,则能斡旋中气,升降正常;渗利湿热,从小便而去,往往三焦同治,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以湿性弥漫,常充斥三焦:湿阻上焦,壅滞心脉,则见胸闷,心悸,喜太息,隐痛不适,湿蒙清阳,则兼见头重如裹,昏蒙不清; 湿阻中州,则见胃脘痞满,恶心欲吐,纳呆,口粘,口干不欲饮; 湿阻下焦,则神困肢倦,溲短色黄,小便不畅,口苦、心烦;在肠则便下不爽,甚或有粘液,面生痤疮……。 总之,浊邪诱发之心律失常,其见症虽然多端,而其机理则一。初期则多有表湿、里湿之见症;而中后期则多成湿热之候。 余窃思,学古为了博今,所谓圆机活法,善于变化,始能适应当前生活节奏紧张之人。用药以轻灵为贵,中病即止。因芳化太过易化燥伤阴,渗利失当反致伤津耗液。湿邪一化,少事巩固之后,即宜佐以补益,所谓谨守病机,求其所属,自能桴鼓相应,药到病除。 2 兹举三例,略述心得。 例1:李某,男,68岁,干部。病历号204330。1989年12月8日初诊。 患冠心病、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15年,间断发作。平日常感胸闷,脘痞,纳呆,神疲,夜寐不安。经用心得安、安定等药,一度好转。唯近两月来,心下悸动日甚,精神困顿,头晕,恶心欲吐,腹胀便溏,诸症交作,因血压低,心得安不敢久服,遂延余治之。 初诊:面色垢晦,神疲肢倦,脘痞,纳谷欠馨,头晕目眩,夜不成寐,便下溏薄不爽,心情烦躁,表情焦急,舌淡红,苔白而腻,脉沉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8次/分。血压14.6/8.0kPa。 脉症合参,乃脾虚运迟,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而成。治宜运脾化湿,疏肝宁心。 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谷麦芽各15g,炒神曲12g,桔梗6g,防风6g,生白芍12g,夜交藤15g,生龙牡(先煎)各20g,水煎服。6剂。 方中以太子参、炒白术、莲肉健脾益气养心;砂仁醒脾化浊、苡仁以淡渗利湿,谷麦芽、炒神曲健脾祛湿;防风既能祛风胜湿,又能疏肝解郁,桔梗载药上浮,以宣通气血;白芍、夜交藤、生龙牡以柔肝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运脾化湿,疏肝宁心之效。 1989年12月14日复诊:药后纳谷稍增,大便稍成形,余症如初,舌脉同前,既见效机,守方不更,再进6剂。 1989年12月21日三诊:药后心悸减轻,诸症见缓,夜寐转安,精神见振,面露喜悦,舌淡红,苔白略厚,脉来沉而小数。宗前法稍事变通续进。 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5g,苡仁15g,炒神曲12g,莲肉12g,防风9g,柏子仁(炒)10g,炒莱菔子9g,玫瑰花10g,生龙牡各20g,水煎服。10剂。 1990年1月4日四诊:近来病情大减,精神大振,面色转红润,垢晦全退,纳馨便调,眩晕亦杳,心悸未作,心率恢复至80次/分,血压18/11.3kPa。嘱其节饮食,调情志,适寒温,忌恼怒,适当进行太极拳、气功等轻微锻炼,将息为安。 例2:李某,男,31岁,编辑。病历号033585。患者胸闷、心悸3年有余,加重6个月而收入住院。 1985年7月,在无明显饮食不洁史的情况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伴粘液血便,日十余次,即至某医院就诊,经血培养为沙门氏菌感染,给予黄连素等药,服后效果欠佳,因工作忙,未再进一步检查治疗。 1月后开始发烧,T39C左右,寒战,伴皮肤红疹、心慌,气短,乏力,而住院治疗。检查发现频发室早,肝GPT偏高,住院月余,症状无缓解,先后在四川、重庆等地医院住院治疗,诸症轻缓而出院。 1988年4月,突然胸闷,左侧胸背剧烈疼痛,伴窒息感,先后在武警医院、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左侧胸膜炎,少量胸水”,而用雷米封、链霉素治疗,2个月后,出现头晕如坐舟车、手足麻木、耳鸣等毒副反应,此时胸水已消,胸膜稍肥厚,右上肺有三个钙化点,遂停用抗结核药,而用肌苷等静滴,以营养心肌,中和链霉素的毒性反应。 10天后,又现心慌、恐惧感,以夜间为甚,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二联律、三联律,服慢心律、心律平等药效果不佳。10月18日饮食不慎,食香蕉后右下腹疼痛,剧烈腹泻,伴粘液血便,里急后重,寒战,查大便有红、白细胞,曾用庆大霉素、黄连素等药。 目前主要症状: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盗汗,四肢厥冷,口干纳呆,腹胀腹泻,日3~4行,且伴有里急后重,舌暗有紫斑,苔白腻,形体消瘦,脉细弱。 中医诊为心悸(心阳不足)、泻泄(脾肾阳虚),治以温阳益气,健脾通络之剂,1989年1月6日,患者腹泻频作,辨证为寒热错杂,虚实兼夹,治以乌梅丸加减,至1月26日、大便仍日行3~4次,伴有粘液,心悸频作,于27日约余会诊。 患者形体瘦削,面色萎黄不泽,舌质暗,两侧有紫斑,苔薄黄而腻,大便日泻3~4次,里急后重挟有粘液,为手阳明湿热内蕴,气血失和所致。病程虽久,腑滞未除,仍宜清理大肠湿热,调气和血导滞。 处方:葛根18g,秦皮10g,白头翁15g,败酱草12g,大黄炭6g,乌梅6g,炒白芍15g,广木香(后下)9g,炮姜6g,甘草6g,水煎服。7剂。 1989年12月16日第二次会诊:药后大便成形,小腹及脐周作痛虽减而仍有微痛,精神见振,早搏每于午饭后增多,舌体胖,苔白厚而粘腻,舌质两侧瘀斑稍退,脉细涩。为病久体虚,正气不足,脾胃湿热运化无权而成。治宗前法,佐入益气健脾之品。 处方:太子参12g,炒苍术10g,川朴10g,葛根12g,秦皮10g,苡仁(炒)18g,乌梅12g,炮姜6g,鸦胆子16粒(另包),桂圆肉6g(另包),水煎服。 治以此方为主,稍事加减,并配合中药灌肠,患者诸症好转,精神见振,除胸闷偶作外,别无不适,而于3月25日出院。 例3:颜某,男,26岁。在读研究生。 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年余,近半年来日渐加重,病前无感冒发热等诱因。病后查抗“O”、血沉、肝功、心肌酶、血清免疫指标等均在正常范围内。经服心律平0.15克,4次/日,曾一度缓解。 半年来劳累后加重,两月前于阜外医院行M超声,X线,T3、T4检查,未见异常,住院治疗 1个月,效果欠佳而出院,又到北医三院等请中医诊治,曾服炙甘草汤、菖蒲郁金汤、瓜蒌薤白桂枝汤加黄芪、丹参等40余剂,仍见效甚微。遂来我院就诊。 1990年5月30日初诊:心悸怔忡,频频发作,精神萎靡、四肢酸困,气短乏力。素有慢性胃炎史,脘闷腹胀,喛气,呃逆,吞酸,口苦,口干而粘,渴不欲饮,纳谷一般,二便尚调,夜寐梦多,心烦不安,舌红体胖,舌面黄腻苔满布,脉结涩。心电图示: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四联律。 观其脉症,属湿热阻滞心脉,肝脾失调而致。患者夙有脾胃失调,湿聚热蒸,上于心包而成。治以疏肝和胃,清热祛湿为大法,仿三仁汤、温胆汤义化裁。 处方:苏梗10g,杏仁10g,苡仁15g,腹皮10g,半夏10g,茯苓15g,茵陈12g,竹茹12g,川朴10g,枳实(炒)10g,谷麦芽各15g,香附(醋炒)9g,水煎服。7剂。 1990年6月9日复诊:药后胃脘仍感不适,呃逆,泛酸,心悸时作,舌红绛、苔黄腻,脉弦细数而时有结代,为湿遏热伏之证。上方去川朴、醋香附,加黄芩10g,连翘6g,茵陈加至15g,以加强清热化湿之力。7剂。 1990年6月18日三诊:胃脘部不适感减轻,呃逆亦少。除心情烦躁、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外,仍可见室早,有时呈二联律、四联律,溲黄,苔黄腻,脉乍数乍疏,时而结涩,治宜和解少阳,清心除烦,佐以化浊祛湿。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苏梗10g,苡仁15g,杏仁10g,栀子6g,苦参10g,生地12g,车前草15g,泽泻10g,菖蒲12g,郁金10g,水煎服。6剂。 为了加强清热祛湿、宁心除烦之功效,并处以茶饮方以代茶饮。 茶饮方处方:黑大豆20g,绿豆15g,赤小豆15g,生苡仁20g。 1990年6月27日四诊:早搏略减,嗳气吞酸已除,纳谷见馨,睡眠转安,苔由黄腻变为灰腻水滑,脉已不数,为热去湿盛之象。上方去生地,加芦根20g以淡渗利湿,从小便而去。 1990年7月11日五诊:进上药12剂,见效较著,早搏消失,未见心悸,心率72次/分,饮食睡眠正常,无不适感觉,舌红苔灰腻,脉弦滑小数。治宗前法,少予变通,以期巩固。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苦参10g,茵陈12g,苏梗10g,菖蒲10g,郁金10g,杏仁10g,苡仁15g,连翘9g,忍冬藤15g,水煎服。7剂。2天服1剂。 经随访至今,一直正常工作,未再复发。 频发室性早搏,属于中医“心悸”、“怔仲”等范畴、一般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等。而本患者年轻,体质较壮,经各种理化检查而未见阳性结果,属于功能性疾患。 以其素有慢性胃炎,使脾虚失运,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我认为,心与胃以横膈相邻,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与胸腹间的气机正常与否相关。若脾胃有病,湿热交蒸,阻滞气机,肺失清肃,浊气上逆,而影响于心。 但有寒热虚实之分,不可一见“心动悸,脉结代”,即炙甘草汤或活血化瘀之剂,要在分清虚实,辨证而施,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耳。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