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C
Munich
Tuesday, May 6, 2025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TAG

游戏

语言认知丨孩子不爱讲话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语前技能缺乏了

开栏语 语言认知康复专栏将定期为您推出有关语言、智能障碍及认知行为问题的康复诊疗相关科普知识,欢迎持续关注! 依依是个2岁4月的小男孩儿,平时会讲的话只有简单的“爸、不”,其他的音都不会发,孩子妈妈很着急,于是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语言认知康复中心就诊。看诊时医生发现孩子只会安安静静的玩玩具,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玩耍时的“咿咿呀呀”声,孩子也比较抗拒跟医生模仿发音,但指认图片能力较好。由于孩子配合程度有限,无法配合临床语言能力评估,于是采取了边治疗边评估的方式。 经过治疗师和依依几次互动接触之后,依依慢慢放下防备心,充分信任治疗师并愿意配合完成一些教学任务。 治疗师首先给依依做了孤独症的相关测试,结果显示该患儿无明显的证据支持;语前技能评估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发音、动作),游戏技巧缺乏;语言发育迟缓评估S-S,干预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如下: 根据两次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在干预半年后依依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跟上了实际年龄相应的语言发展水平。 在这半年期间,治疗师首先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的语前能力进行了训练,同时根据正常孩子的发展历程在训练中加入常见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理解和表达训练,词汇逐渐丰富,孩子也就慢慢可以产出句子了,大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自信心,提高了沟通效率,也变得更加开朗了。 语前技能就是非口语的沟通能力。即儿童具备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前,需要掌握一些非语言的方法进行沟通,并且这些方法也为日后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基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01 沟通动机 即我们有需求时向别人传递信息的信念。沟通动机有很多种,例如:当我们想让别人知道我们所说的某个对象的名称时,我们指出对象,然后表达出该对象的名称,希望对方可以了解我们。我们会将这个沟通动机称为:命名。 02 目光接触/视线追踪 可以理解为儿童使用自己的眼睛去搜集沟通讯息的能力。婴儿大概6周左右开始与熟悉的人有目光接触,8周以后便可以与对方建立并维持一段时间的目光接触,11周岁左右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会望着母亲的眼睛,1周岁大的幼儿,已经可以分辨出说话的人并专心望着这个人,18个月时,幼儿可以搜寻对方的视线,发现对方正在注意事物,从而与对方形成动态三角形的互联注意。 03 专注力 通常是儿童注视一个或多个对象并完成手中活动的能力。儿童参与沟通时,作为说话的人,表达时需要望向聆听的人或大家所谈论的事物;而作为聆听者,则需要望向说话的人以及他们正在讨论的事物。 04 安坐、轮流和等待的能力 在真正开始学习语言之前,儿童需要具备安静坐好的能力,让自己有时间观察和聆听。需要有能力望向他人或对象,让自己了解别人正在说什么,进而猜测别人的想法;需要有维持短暂时间以完成一个活动的能力,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因果关系并顺利思考。轮流和等待可以理解为最常见的你来我往的沟通方式。对方说话时自己等待,对方结束说话后,轮到自己来表达和传递信息,这是最基本的社交技巧。 05 模仿能力(动作、声音、口语) 是跟随别人完成手中活动的能力,这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模式。儿童多数技能的学习,都是透过观察别人怎样做,自己跟着做实现。 06 游戏技巧 小朋友基本是在游戏中去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技巧包括感官探索性游戏(触摸、啃咬、嗅玩具)、功能性游戏(例如,用玩具刀切、推玩具车)、建构性游戏(2岁左右出现,儿童能否叠高积木,还是只把积木丢到地上)、假想游戏(15-21月发展出利用玩具代替实物的前期假想、能力,例如用玩具电话代替真实的电话,之后会在2-3岁发展出假想的替代对象,如:用香蕉代替电话等)、社交戏剧性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生活或故事中的情节)、规则限定性游戏(5-6岁出现,例如象棋、飞行棋等)。 如果小朋友出现了以上技能的缺失,要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完成相关诊断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居家康复指导。 语言认知 | 明明检查没有问题,为什么讲不出话来? 语言认知 | 吞咽困难却不想插胃管?只需要做一个动作就解决 语言认知 | 医院结合家庭,共助力孩子成长 语言认知 | 明明检查没有问题,为什么讲不出话来? 语言认知 | 吞咽困难却不想插胃管?只需要做一个动作就解决 语言认知 | 医院结合家庭,共助力孩子成长 语言认知康复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语言认知康复中心即原言语吞咽诊疗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是康复医学科言语病理学亚专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颁布的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之一。 目前科室分别在大德路总院、大学城医院和芳村医院分别有专门的诊疗区域,其中大德路总院占地约450平方米,设有脑功能实验室、语音采集室和语音实验室、吞咽治疗室、传统/音乐治疗室、脑功能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儿童训练室等多个独立功能诊疗区域。 【科室主要业务范畴】 1、脑功能康复: 中心引进了ERP脑电系统、经颅磁刺激技术、多参数脑电生物反馈、德国Rehancom电脑认知评测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开展了大脑功能的测评,不仅能针对脑损伤后语言/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能对无明显大脑结构损伤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心在规范化评估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前沿科学提出新的诊疗思路,从大脑功能网络和语言认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结合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治疗脑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心引进了ERP脑电系统、经颅磁刺激技术、多参数脑电生物反馈、德国Rehancom电脑认知评测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开展了大脑功能的测评,不仅能针对脑损伤后语言/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能对无明显大脑结构损伤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心在规范化评估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前沿科学提出新的诊疗思路,从大脑功能网络和语言认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结合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治疗脑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儿童语言/认知障碍: 中心开展了多种原因导致的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学习障碍等功能障碍的评估,从语言发育、加工效率、工作记忆、语音样本分析等多个方面抽丝拨茧明确患儿语言言语障碍的原因,并引进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语言、听辩、语音、认知等矫治系统,开展了包括多参数脑电生物反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声音疗育和计算机语言/言语/认知辅助训练系统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吞咽障碍: 中心是国内最早将电视录像造影、食管测压、表面肌电图应用于吞咽障碍评估的医院之一,为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心将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吞咽生物反馈技术等运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从大脑功能网络角度探讨吞咽障碍康复的机制,在临床疗效和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嗓音障碍: 嗓音障碍又称发声障碍,多由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神经系统疾病等导致,以声音嘶哑、发声费力、音调、响度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同时与职业也有很大关系,多见于销售人员、老师、医生、歌唱人员等。中心开展了针对该类患者的计算机嗓音评估、电声门图、动态喉镜等检查,治疗方面开展了计算机嗓音矫治、共鸣训练、呼吸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方法改善患者的发声情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5、中医传统特色治疗: 中心有专门的传统(音乐)治疗室,针对成人/儿童语言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嗓音障碍等功能障碍开展了中药、针灸(包括头针、体针、腹针、手针等)、艾灸、刺血拔罐、刮痧、耳穴、穴位注射、五行音乐治疗等中医特色治疗。运用“虎符铜砭”刮痧法治疗鼻咽癌后吞咽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头针和中药治疗儿童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能改善患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和饮食等功能障碍。 团队成员出诊时间 本期作者: 靖紫薇 康复治疗师 擅长: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头颈部肿瘤手术/放疗后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吞咽、言语、认知、构音、嗓音障碍的康复评估及治疗;儿童构音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曾获得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治疗师资格证、华语构音/音韵临床测验认证评估师、DREAM儿童语言发育标准化评估康复系统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三级。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语言认知康复中心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曼荼罗心理&尚善公益:我和爸爸的独家回忆!

—— 童享零家暴,多“爸”胺联盟——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爸爸的调侃: Q:你对爸爸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A:爸!我妈呢?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常常这样跟父亲打招呼?和父亲处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家庭生活的印象中,父亲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忽视的角色。 为了让父亲不断融入教养子女的过程,加深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8月中旬日,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以“我和爸爸的独家记忆”主题活动。 现场邀请到国家心理咨询师、佑贝儿童医院心理养育门诊首席专家、曼荼罗心理首席心理咨询师·张鑫老师为大家开展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游戏互动,为父子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共同创造并珍藏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 1 气球连连看 孩子与爸爸相聚在玉祥门社区活动室,快乐的亲子时光从此刻开始,张鑫老师带领各位家长以及小朋友进行气球连连看游戏,通过拍气球帮助大家认识新朋友,现场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通过破冰游戏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打破沟通壁垒,能够增加家庭成员间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动物大挑战 每个孩子和家长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且模仿动物的形态与声音,如小鸟飞翔、小猫跳跃、猴子爬树等,张鑫老师示范模仿了大猩猩,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游戏中增加了亲子间的互动,记住并区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 征服“爸爸山” “没有什么能比成人放下身段,丢掉会让孩子产生压抑的优越感,和他们平等地玩耍更能带给孩子快乐了。” 征服“爸爸山”游戏是爸爸站立,孩子把爸爸的身体当作山,孩子可以从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爬到爸爸的背上、肩上,让爸爸驮着四处走动,在攀爬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爬到”山顶“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这种肢体接触和互动的游戏,能够让爸爸放下架子,平等的与孩子们玩耍,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爸爸的保护与支持,从而增强对爸爸的信任感。 4 下雪啦 旧报纸就那么随意地撕,可以撕成长条的、小块的,可以慢慢撕也可以快速的撕,在撕纸条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孩子们心里特别放松,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从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发现,他们沉浸并享受这个游戏。 爸爸与孩子共同投入,享受彼此的陪伴,孩子把“雪花”洒在爸爸身上、头上,堆成小山,释放自己的情绪。亲密的互动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加深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5 亲子对视 爸爸和孩子面对面坐着,互相注视彼此的眼睛,持续2分钟。这个过程中,爸爸可以轻声对孩子说一些鼓励和爱的语言,例如:“我爱你”,“你很棒”,“我为你感到骄傲”等。 在对视的过程中,我感觉爸爸的眼睛里有星星! 和爸爸对视我感觉到爸爸很爱我。 在对视的过程中,我感觉孩子的眼神有点躲闪,平时还是陪伴的太少。 平时我带孩子比较多,所以孩子和我很亲,对视也没有尴尬的感觉。 目光对视是情感交流的重要信号,通过目光对视,爸爸能够向孩子传递爱意和关怀,孩子也能从中感觉到爸爸的温暖和支持。 6 我们的快乐时光 孩子们分享和爸爸的合照,介绍着照片背后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洋溢着爸爸和宝贝们的幸福笑脸,或是生活的记录、或是拥抱的抓拍,印证了宝贝们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亲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这是我和爸爸去东方明珠玩拍的照片,站在全透明悬空观光台我感到非常害怕。 这个照片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拍的了,因为平时爸爸陪我的时间比较少 这张照片是我和爸爸在楼下踢球时候拍的,爸爸说我踢的比他好。 这个是我妹妹过生日时拍的,我们一起去西餐厅吃饭,给妹妹过生日。 这是爸爸带我去游乐园玩赛车的时候拍的,那天我特别开心。 每当孩子们看到这些照片,都会想起那些温馨的瞬间,感受到爸爸无尽的爱。这就是亲子的独家记忆照片墙,永远珍藏在孩子们心中。 爱是互动出来的 拥有会玩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温情 享受亲子时光 此次活动通过一系列亲子游戏、我和爸爸的时光,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唤醒父子心中那些可能被淡化或者遗忘的独特回忆,通过此次活动创造更多珍贵的记忆,父子双方将有机会分享彼此的看法、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成长。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